-可搜索 图书标题、作者、ISBN、条形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孩子上学,家长你适应了吗?

更多

家长资源

孩子上学,家长你适应了吗?

日期:2015-09-15    浏览量:10411

朱运致,教育心理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副教授,英语系系主任,金陵英文童书馆馆长。

 

开学近一周,我周围不少新小学生家长的脸色、腔调都变了,暑假前就已经怀上的重重心事似乎现在得到了印证——果然,娃一上学,好日子就到头了。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上学之初,最受煎熬,最需要心理调适的是家长,因为当年,也经历过这样一段迷惑惶恐。

 

女儿上小学前幼儿园所有老师都认为她聪明、坐得住上学绝对不会有问题。也这么认为,所以信心满满地迎来孩子的小学生涯。没有想到的是,开学后的几周我感觉越来越不对劲发现女儿写字写不好,拼音读不顺,数学算不对,上课不发言,回家总磨蹭。每天晚上饭前饭后,要做的是提醒、催促、检查、监督。隔三差五,孩子就要嚎啕,就会抓狂。一天傍晚,我看见女儿坐在加高的椅子上画画小肉手握着的铅笔显得特别长,画到得意之处,她抬起身子摇头晃脑欣赏一下,然后又伏下去。我忍不住笑了。突然一个问题浮上脑海:她还是她,怎么不是我了。最近我怒火燃点骤降,嗓门分贝飙升,孩子那些让我笑的品质还在可我为什么几乎天天跳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开始反省:孩子的智力好奇心、专注力没有减弱,她不爱发言的特点我也早就了解,可我为什么突然失去了对她的信心,不满意占据我情绪的上风?我意识到,孩子不可能在9月前后发生的质的变化,但我却开始用完美的小学生行为标准来衡量她了。字要横平竖直、拼音一口报,计算一分钟几条上课一动不动,发言积极响亮…..这些要求一下子达到不可能。我再瞅瞅孩子的课本,不就是拼音、识字、加减法看时间、辨方位吗还没见过那个智力正常的人,在这些关上过不去的。只要给孩子时间,拼音没有学不会的、计算没有做不对的,汉字没有写不出的。

 

我这一释然,信心回流,脑子也好使了。我想起来孩子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量变产生质变,螺旋式上升,不能拔苗助长。不该期望孩子校服一穿,就立刻化身成为能干自律的小学生。因为学校每天十几条的短信,我不自觉地突变成了老师的助教,每天盯着那些学习任务,忘记了孩子的困难和忘记了我还是妈妈。我还应该和以前一样孩子做做游戏、谈谈趣闻、讲讲故事,家庭作息规律还可以保持稳定,情绪氛围该有大的波动,说白了,孩子上个小学,多大事啊?

 

实际上,全球儿童到6、7岁进学校接受正式教育不是随便设定的年龄,长到这么大的孩子在认知、情绪、社会性的发展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可以应对学校生活的要求了。这一步虽有一定挑战,但绝对是跳一跳就能跃上的台阶。这应该是孩子和家长充满期待的新阶段的开始,虽说学校教育在有些方面心急,我的心情也不必如临大敌般的紧张沉重。

 

意识到,孩子上学后出现的一些不适反应,不一定是作业、老师、纪律的问题,而是父母的脸色变了,是家里的气氛变了,每天见到的第一面问的是“今天作业多吗?”“今天发言了吗?”“为什么今天挨批评了?”“快吃,吃完做作业。”,“别磨蹭!”“别走神!”。孩子有时候会出现任性、逆反行为恰恰是对这种氛围变化感到不安的表现,他会提要求,会试探,从父母的行为反应中确证父母的爱还在不在。

 

想到孩子在这一阶段需要的帮助绝不仅仅在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上。需要孩子聊天,了解孩子课堂上听懂了没,交到朋友了没,干了什么傻事找了什么乐子。要让她觉得学校很多事情可以做有很多东西值得关注引导孩子发现学校生活的乐趣改变是令人愉快,充满惊喜的。对于变化的积极体验对任何人来说都特别重要,如果每天谈点学校的开心事,大家都会愉快,孩子会每天期待上学。做什么都兴致盎然,学什么都能从中找出乐趣来,这个心态恐怕小学之初重点要培养的。所以,每天和孩子无目的闲聊很重要,说着说着,能了解好多事情。除了好事,还坏事我的一个同事说,她的女儿一次不经意的闲聊中,模仿老师的口气告诉她,“学习不好的孩子会被刷到别班去”!害怕。幸好她知道了,及时开导了孩子。另一位同事不愿意和儿子同学的家长拼车接送,原因是她舍不得节约和儿子独处聊天的路上时间。真的,与其重复老师的教导,不如倾听孩子的真言,你能发现孩子在学校听到了什么样的评论,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情,你才可能发现对孩子不利的言语和行为,才可能及时作出解释给孩子解毒。

 

女儿不爱发言,发言也必小声,老师向我反这个我不奇怪,但我还是忍不住经常问她今天有没有举手。当孩子愧疚胆怯的神情对我摇头时,我知道:我错了!不爱表现不是缺点,她不需要为感到羞愧。她也必用举手发言向我证明她上课很专心因为女儿从来不需要我查看短信来确认作业要求听没听懂,也很难发不发言上体现。过有些上课抢着举手的孩子,为的是得到表扬,并不思考只要每天问一问她今天讲了什么,一下她的作业就很快能弄清楚了。想明白以后,就不再问这样的问题了。后来证明这是明智举。因为从不强调她要表现出自己的懂女儿养成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品质——从不装懂。她很坦然地告诉我们,今天课堂上一个什么问题没有听明白我们会一起去查资料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孩子学习跟不上了,越补越差,可能结症就在不知道他哪里不,他已经不敢也不习惯告诉你真实的需要了。

 

当时让我拿不准的还有我和学校、和老师的关系。学校教育理应是家长的助力与帮手,但现在的学校教育在有些方面不能和家长同心同德。不过,再仔细想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可以求出一些公约数。在这些方面,我们多依靠老师,配合老师其他方面,家庭要补足学校不能给予的营养和照护。

 

家和学校的功能是一定要区分开的。如果家成了学校的第二课堂,孩子就像磨盘中的谷子,双面受压,结果是情感的崩溃,意志的粉碎,有生命力的种子再也没有发芽的机会。这个比喻是很多年前我听到的,就再也没有忘记过。现在的孩子在学校承受的压力很大,家庭更需要成为一个软垫,一个出口,否则风险真的很。所以孩子课上调皮受了批评,老师告诉我,我听着,问清原委,心里有数这事儿就过去了回家不翻旧账,绝不二次惩罚课堂上的事情留给老师去解决老师所说的问题,如果真是问题,在家中也会有体现,我自会按家规调教,大可表现出和老师同仇敌忾。我曾见过家长老师找了谈话后,当场当众责骂自己的孩子,老师的面容是满意的,孩子的眼神满是惊恐和委屈。我突然头脑发胀,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作为父母,我不要取悦谁,要保护自己的孩子

 

我也曾纠结要不要和老师套近乎。 对于一个慢热型的人来说,与不太熟悉的人攀谈很令人焦虑。后来我想,我只要教育好我的孩子,不给老师添乱,不给班级扯腿,就是老师给力的同盟了。这么一琢磨,我也就踏实了。老师的和家长的关系无论深浅,起码应该是平等的。有些家长对教育的弊端深恶痛绝,但对老师不合理要求毫无抵抗力,口是心非地附和着,心中充满纠结,压力倍增。我觉得和老师保持距离,保持彼此的相对独立,更让心安。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心中有谱,该坚持的原则暗中决不让步。讨来的荫蔽不会长久,最终帮不了你的孩子,你坚持对的理念,培养出孩子的好品质,才能让孩子最终受益。

 

回头看,那段不适应的时间其实很短,秋凉之后,心情也就那么燥。每次目送那个书包盖住整个后背的身影走学校,我就想这个小不点下午三点以后才属于我,回家以后我们可以干点什么呢?


金陵英文童书馆  朱运致 
文章系作者原创,本馆拥有版权,如需转载,请与本馆联系。